环境新闻

携手共治,应对资源环境挑战和全球环境问题—“2019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解读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0-06-11

  

  

  6月1日,由《世界环境》杂志主办、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和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解读会在京举办。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主持并做了解读发言,会议邀请全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执行理事和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吴昌华、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李俊峰、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分别围绕评选出的2019年度全球环境热点进行解读。来自全国各地的25位媒体代表参加本次解读会。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活动主要通过线上方式举办。

  《世界环境》杂志于2019年末启动“2019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解读活动,通过专家评选和网友投票,并报生态环境部审批,最终选出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海洋塑料污染、固体废物处理等。“2019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分别为:1. 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引领全球经济走向更可持续的轨道;2.《全球化学品展望II》:化学品污染问题迫在眉睫;3. 历时5年《全球环境展望6》发布:地球已受到严重破坏;4. 中国举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分享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经验;5. 地球生态超载日再提前;6.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确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布2019年“地球卫士奖”;8. 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两年半以来,全球废物处理方式巨变;9.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未能实现预期目标;10.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无处不在。

  在专家解读活动中,全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执行理事、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吴昌华认为,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从根本上破解“库兹涅茨曲线”的魔咒,也未真正找到经济增长与生态和环境安全全面“脱钩”的妙计。破解“脱钩”,需要全方位理解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

  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在解读中谈到,人类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本世纪决定人类命运的重大议题,这其中缺少不了全球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希望总结经验和教训,吸收对全球未来治理结构潜在的影响,改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结构的设置和运作机制,为共同迎接挑战和全球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李俊峰认为,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世界各国逐步达成了摒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也为之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努力,但是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仍是人类发展与生存的最大威胁。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解读“全球废物处理方式巨变”时讲到,在中国、菲律宾等国家相继出台“洋垃圾”进口限令后,发达国家正在重新审视垃圾回收的议题。在西方国家重新对垃圾回收做出调整的同时,中国也需要做好自身的应对。在中国出台“洋垃圾”禁令之后,国内部分品类的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涨,同时自身的垃圾产生量在快速增长,中国迫切需要加强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宣传教育中心主任、《世界环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贾峰谈到,与新冠疫情防控相比,应对资源环境挑战的任务更艰巨,其影响及后果会更深远,犹如背水一战。只有采取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政策行动,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携手共治,方能有所前进,确保人类文明得以延续。

  本次解读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举办,采取了线上和线下、实时解读和视频录制、国内外联线结合的方式开展,专家们精彩专业的解读获得与会者一致好评。相较于传统的现场解读会,本次解读会既节省了交通费用,也为参与者节省了时间成本。解读会综合利用线上会议软件技术,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实现了专家、参与者和组织者的顺畅交流。

  本次解读会得到与会各方充分肯定。北京晚报记者评价活动大气时尚,很好契合了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实际需求。参与的媒体代表对解读会的内容、专家和形式做出高度评价,会议中积极发言讨论,并利用各自媒体平台在会后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专门报道。

  

  

  

  

  

相关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