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

和谐共成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8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部分)

发布时间:2010-06-22所属期数:2009.2
GrowingTogetherHarmoniously

   践行节能减排、积极进行企业环境影响管理是中国移动“尽物之性”的环境责任观的体现。中国移动不仅仅注重企业自身的环境影响管理和节能降耗,更努力发挥企业技术优势与影响力,不断开发和提供具有良好环境效益的行业信息化应用,带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实施“绿色行动计划”

  2007年,中国移动启动了旨在加强节能减排的“绿色行动计划”。2008年,中国移动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绿色行动计划”所涵盖的内容,从企业、行业和社会的不同层面,结合通信行业特点,积极推行各项节能措施,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

  成立了覆盖总部与省级公司的两级“绿色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编制了《2009-2011年专项规划》,分年度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重点推进措施。

  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自2008年起将各项相关指标正式纳入经营业绩考核的关键指标(KPI)当中。动积极开展对内的宣传动员。2008年1月,中国移动向员工发起“绿色环保,从我做起”的行动倡议,并开展员工环保培训。2008年6月,在公司内部启动“我的绿色行动199(要久久)”员工宣传活动,活动持续199天,通过电子化方式记录节能减排金点子、员工工作和生活感悟、优秀事迹、绿色奥运等内容。

推广新技术,实现网络与建筑节能

  利用新技术实现网络的高效运行来降低能耗是中国移动的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2008年,中国移动综合采取多项措施,实现网络、建筑节能。

  构建全IP化网络。中国移动通过构建和优化IP化网络,提高了网络效率,在延长设备生命周期、减少设备报废的同时,大幅降低设备能耗和占用空间。2008年底,中国移动现网软交换容量所占比例超过2/3。实现IP化以后,软交换设备可实现节电50%~80%、节地60%~80%。 采用主设备节能技术。通过采用无线网设备软件节电方案,可减少基站功耗10%~20%;通过采用先进的平台架构,可减少核心网设备功耗47%,减少占地67%;通过采用无线基站双密度载频技术,可减少基站能耗47%;通过载频智能关断技术,动态控制电源,根据忙闲和话务量高低关闭闲置载频,可降低基站功耗12%~20%。

  推广建筑节能。2008年,中国移动对总部大楼进行了节能改造,通过采用智能管理、流量控制、水力平衡三项技术,可降低空调能耗25%以上;照明节能改造可节电20%以上。

  在中国移动南方研发基地的设计中,通过采用屋面绿化和外墙遮阳技术,减少热辐射,节约空调能耗。同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照明时间,结合智能控制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灯具和LED照明设备,极大地降低了照明用电。

  中国移动还通过实施通信局房标准化,提高局房建筑面积利用率约20%,相当于在2008-2010三年内可节省钢材超过8万吨、水泥4万吨、木材约2万立方米,以及减少占地50万平方米。

  采用节能空调技术。在基站管理方面,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替代压缩机制冷。配合空调系统使用以自然风为冷源的智能通风换热设备,可节电20%~80%;采用以浅层地下水为冷源的基站地温空调系统,可节电80%~90%。通过强化机房热管理、优化气流来提高机房制冷效率。采用精确送风,将冷风直接送到设备,先冷设备、后冷环境,可提高空调效率45%。此外,还采用了适当提高基站工作环境温度,采用宽范围温度控制的节能方式。若基站工作环境温度由25℃提升到35℃,可节约空调能耗20%以上。截至2008年底,全网通过各种手段实现智能化温控基站的数量达到5万个。

倡导“绿色包装”、节材节能

  中国移动积极与合作伙伴合作,率先倡导在物流体系中采用通用、高效、节约的“绿色包装”,以可回收材料替代传统木箱,统一包装规格,减少包装重量与体积,节约大量木材的同时,增加物流效率,减少运输能耗。

强化废弃物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绿箱子”计划。科学管理废弃物,降低环境影响是中国移动推行“绿色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2008年,中国移动深入开展“绿箱子”环保计划,推广实行铅酸蓄电池回收,创新搭建SIM卡绿色消费体系,积极推动循环经济。

第一阶段(05.12~06.12)

  ◇中国移动联合摩托罗拉、诺基亚发起项目。2006年4月,当时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其他6家手机制造商加入,活动逐步扩展到全国。

  ◇在全国40个城市近1600家移动营业厅、手机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点设置回收箱。

  ◇截至2006年底共回收废弃手机及配件12万余件。

第二阶段(07.01~07.12)

  ◇开展以“绿箱子”环保计划为重点的2007年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主题活动。

  ◇扩大“绿箱子”环保计划的覆盖范围,开展活动的营业厅达到县以上自有营业厅的60%。

  ◇截至2007年12月底,累计回收废弃手机及配件260万余件。

第三阶段(08.01~08.12)

  ◇结合奥运会继续扩大项目影响,奥运特别活动期间共回收废弃手机及电池等配件42万余件,占1~8月回收量的56%。

  ◇全国3万家自办营业厅都开展活动。

  ◇截至12月底,全国共回收废弃手机及配件135余万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中国移动进行珠峰通讯覆盖

  铅酸蓄电池回收。中国移动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妥善回收、处理报废蓄电池,严格做好蓄电池的生命周期管理。2007年,中国移动把对基站设备中的蓄电池回收的要求纳入供应商供货合同。2008年开始对蓄电池回收渠道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招标,选出6家合格回收企业,授予参与中国移动各省级公司报废蓄电池回收招标的资格。自项目实施以来,每年可回收铅约1万多吨、铜约600吨、各种可回收塑料约400吨,材料回收直接效益约为1.3亿元人民币。

  SIM卡“绿色消费体系”。中国移动高度重视对SIM卡及充值卡的环保利用。一方面,对旧SIM卡及卡基进行回收和再利用。2008年,实现SIM旧卡再利用约32万件;另一方面,对用料更少、更环保的新型SIM卡进行了探索,创新性地开展了SIM卡小卡化工程。SIM卡“绿色消费体系”的建立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据测算,卡体原材料可节能50%,并实现零排放,SIM卡印刷颜料可节约70%以上,外包装可节能达45%,物流仓储环节可节能50%以上。

建设绿色能源基站

  中国移动积极在供电系统覆盖不到的边远地区引入新能源,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基站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中国移动还开始进行燃料电池系统供电、小水电的试用工作。截至2008年底,已有25个省公司实现太阳能和风能为2130个基站供电。

  在江苏,在黄海车牛山岛建设风光互补绿色环保基站,该风光互补系统除保障基站用电外,还向岛内官兵提供照明等日常用电。在河北,投资47.75万元,采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为沿海岛屿月坨岛上新建基站充电,满足基站负载运行用电需要,并大幅降低成本和能耗,每年可减少用电2万多度。

  在内蒙古,截至2008年底,已建设安装了265套风光互补型基站,每年减少290万度上网电力。

  在陕西,在年内投入使用了多套基站风光互补电源系统,并通过智能监控系统使维护人员通过手机短信随时掌握系统运行情况。

  在新疆,针对当地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确定了“南部光能,西、东部光能为主、风能为辅”的互补建设方案。截至2008年底,共建设新能源基站405个,节电416万度。

  在甘肃,2008年8月,进行了我国首台用于通信系统的氢燃料发电系统的试运行。该系统在基站断电时能迅速启用,有效降低蓄电池使用量和对传统发电机的依赖,减少环境影响。


志愿者参与环保宣传

  2008年基站应用新能源情况

  新能源基站(个) 2135

  光能 1615

  风光互补 515

  其它新能源 5

加强电磁辐射管理

  中国移动2008年制定了《2008-2010年电磁辐射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3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措施,确保电磁辐射剂量符合国家规定。2008年,资助独立第三方——中国泰尔试验室开展“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研究”,对大众关心的移动通信网络电磁辐射问题进行了客观公正的研究和评估,通过选取典型地区进行测试,为普及电磁辐射相关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问题提供了参考。同时,在公司门户网站开通了电磁辐射与健康专题网站,并在公司办公自动化(OA)系统开辟电磁辐射专题频道。

  在四川,技术人员进行基站环境辐射测试。

开发环保信息化应用

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中国移动通过信息化手段节能,减少传统办公方式对资源的消耗。依托内部办公信息网络,中国移动为员工提供IP电话、协同办公、视频会议、通信助理等办公功能。2008年,进一步推广了手机接入移动办公,目前已可满足31个省公司2.36万名员工的办公需要。同时,公司还大力推广电子化办公手段,提倡网上办公、视频会议等绿色沟通方式。截至2008年9月,召开视频会议超过1万次,大大减少了差旅次数,相应减少了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

  中国移动的B2B电子商务系统于2008年10月份上线试用。通过对17类、200家供应商的产品进行编码,可实现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全程电子化,极大地提高了采购效率,减少了相应的能源与资源消耗。

  2008年,中国移动大力发展电子服务渠道应用,目前全网电子渠道业务承载率已经达到44%。通过推广电子充值券,减少了卡体的复杂印刷和物流运输过程,2008年电子充值券销售数额已达350多亿。此外,还推广空中充值方式,以手机短信作为通道,由代理商利用账户间的转账操作为客户进行话费充值或缴费。2008年空中充值数额达到600亿。这些电子化的充值方式,在为客户带来方便的同时,减少大量卡体资源消耗和交通消耗,取得良好环境效益。

提升行业信息化

  中国移动为不同行业提供具有显著环境效益的信息化应用,有效提升了不同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与运转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

  集团客户移动办公。中国移动为集团客户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移动代理服务器(MAS)连接客户自动办公系统,满足集团客户随时随地办公的需求,使集团客户员工只要有移动网络就能办公,办公效率和质量大为提高。目前已实现了公文审批、工作日程、集团通知、员工通知等功能,有效降低了资源消耗和企业运营成本。

  车辆运营监控管理。中国移动针对出租车运营公司的需求,开发了“车务通”出租车电招调度系统。通过实时监控管理和优化资源调度,大大提高了出租车调度效率及营运车辆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出租车服务水平,降低空驶率和油耗,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同时,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在天津,应用该系统后,出租车利用率提高了20%,单车日均节油约3升,一个3000辆车的车队每年可节油3000吨,相当于减少了74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钻井平台信息管理。中国移动为分布分散的石油钻井平台开发了钻井平台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移动信息网络,对各平台的生产情况进行远程管理,在大幅度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和精准性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差旅次数。


应对极端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保障通讯畅通

  电力行业远程抄表。中国移动通过GPRS无线数据网络传输,帮助基层电力公司对电能计量和测量设备进行远程数据采集,实时收集用户的用电信息,掌握计量设备工作状态,实现供电的自动化管理。同时,还能为电网企业进行线损率管理、用电分析、负荷预测、电价评估和营销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开发环保新应用。中国移动依托GPRS无线数据系统,为环保部门开发了对污染情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测的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

  在江苏,开发设计了太湖水治理应用解决方案,将无锡环保局在太湖水域各水质自动监测站点的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和GPRS无线数据传输设备连接到监控分析中心,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应急报警功能,使环保数据监测、采集、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有了显著提高。 在河北,在唐山率先开通了环境监测系统,共实现对全市第一批147家企业污染源在线24小时不间断监测。

  在山东,为滨州市开通环保监测系统,将排污收费、环境监测、常规监测、基础数据库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有机整合入统一的无线网络环境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排污企业、河流、水文的实时监控。

带动社会参与环保

  保护环境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也是一项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中国移动在努力提升自身环境绩效的同时,积极倡导环保理念,一方面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保,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影响力,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动员更多的人关爱环境。

  推广使用环保袋。为推广使用环保袋、减少白色污染、倡导绿色消费文化,中国移动在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福建、湖北、湖南、陕西等省开展了环保节能创意征集,环保购物袋设计、制作和免费发放等系列推广活动。

  在北京,发起了“绿色奥运•我的环保赛场”环保节能创意征集大赛,面向大众有奖征集环保节能小窍门、金点子。活动共收到4万余条创意短信,网站总点击量超过160万人次。活动还特别制作了大批印有“10大优秀环保创意”的无纺布环保购物袋免费向市民发放。

  在湖北,举办了“绿色行动•袋袋相传”大型公益活动,免费向市民发放环保布袋,同时向社会发出了《环保袋袋传•从我家做起》倡议书。此外,还联合湖北省环护局开展了节能减排短信宣传活动,发送节能减排宣传短信180万条。

  在湖南,在省内部分商场开展了二维码换环保袋活动。移动客户只需按要求进行简单操作,即可获得一条免费兑换环保购物袋的二维码信息。截至目前已有近100万名客户参与。

  在江苏,开展了“绿袋子设计大赛”活动。根据入选设计方案出资制作了近百万只环保袋,通过全省营业厅向客户免费发放。

  在陕西,开展了“拒绝白色污染,共建美好家园”的主题公益活动,制作了30万只带有环保宣传信息的无纺布购物袋在全市营业厅和各大超市免费发放。

  其他环保公益活动。同时,各省级公司秉承“尽物之性”的环境责任观,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环保公益活动。

  在甘肃,全面启动“2008全球通客户爱心林”大型植树公益活动。在兰州南、北两山累计种植树木500亩。同时,还建立全球通绿色环保俱乐部,定期组织会员进行治沙、治污、节能减排等环保主题活动,吸引更多社会公众投身环保。

  在海南,2008年3月,与三亚市海洋保护协会共同开展了“蓝丝带”公益宣传活动。利用报纸广告、营业厅现场宣传、免费短信平台等宣传手段向社会各界发起倡议,招募“蓝丝带”海洋保护志愿者。活动期间共发放了1万本“蓝丝带”海洋环保知识手册和3万个环保志愿者手环。

  在江西,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想,全面建设环鄱绿色信息监测监控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严格实施“绿色设备采购”和“绿色基站铁塔工程建设”标准,同时还积极开展了“绿箱子”和“蓝袋子”环保行动。

相关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