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报告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下)

发布时间:2009-01-15所属期数:2008.6

China Ecological Footprint Report (Part B)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世界自然基金会

中国生态足迹的全球影响

    中国国际贸易以进口初级产品与原材料(如木材)、出口制成品(如纸张、家具)为主要特色。2003 年,联合国研究指出,中国进口贸易携带的生物承载力总计480×106gha,出口贸易携带的生物承载力总计350×106gha。因此,净进口生物承载力130×106gha,几乎匹敌于德国全国的生物承载力。一定程度上,净进口资源保障了中国在生态赤字下运转。在核算中国贸易输入、输出的生物承载力时,主要考虑进出口的大宗货物。在本研究中,包括谷物、大豆、棉花、羊毛、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肉、木材以及它们的制品。在本初步分析中,尚未涵盖国际贸易携带的碳排放足迹,其在进口贸易中约占进口总生态足迹的一半,在出口贸易中约占总出口生态足迹的三分之二。

    对于选定的货物,2004 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进口生物承载力161.1×106gha, 出口生物承载力95.4×106gha,代表了进出中国的非碳足迹的主体部分(图7.1)。其中,林业用地贸易居各大宗货物清单之榜首。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森林资源相对稀缺,难以满足国内消费的需求,大量进口原木、纸浆和纸品的结果。在国内消费需求与出口生产需求的双重拉动下,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不可避免地会继续进口生物承载力。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驱动下,人口膳食结构中肉、奶消费份额将进一步增加,预期中国将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草地与耕地承载力空间。

    表7.1 与图7.2 描述了2004 年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进行选定的大宗货物贸易携转的生物承载力情况。中国生物承载力进口的源国主要是美国、加拿大与印尼,其中进口自美国的生物承载力主要是谷物、木材及纸浆等贸易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进口自印尼的生物承载力空间几乎全部缘于纸浆贸易。而生物承载力输出汇国主要是美国、日本、韩国与澳大利亚,其中美国、日本与韩国主要是从中国购买毛纺制品与水产品及其制品,而澳大利亚主要从中国购买纸制品。目前中国已经生态赤字,所以,上述贸易联系的安全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将日益增强。输入到中国的生物承载力在经济系统中的去路主要有三种:直接消费、间接消费与国际贸易再出口。

    ■ 直接消费:进口的产品不经任何加工,直接用于满足中国人口生活消费,精米进口是最典型的例证;

    ■ 间接消费(国内再分配):进口的产品作为生产的中间输入,转化成其他制成品,然后再为国内所消费。例如,进口玉米作为生猪饲养饲料,然后生产猪肉满足国内消费;

    ■ 国际贸易再分配:进口的产品作为生产的中间输入,转化到其他产品之中,然后再出口供其他国家与地区消费。例如,中国从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进口羊毛,然后加工成毛纺制品出口给美国、日本。中国的贸易格局主要属于此类: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加工制成品。

    总体而言,中国的进净进口(留在国内被消耗掉的部分)仅比进口总额的1/4 略多。


表7.1: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大宗货物贸易携带流转的生物承载力 (2004 年,106gha) 未包含碳足迹。


图7.1: 中国生物承载力的国际贸易流动(2004 年)
林业资源匮乏,使得林地成为决定中国生物承载力净进口幅度的主要生物生产性空间类型。


图7.2: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大宗货物贸易携带流转的生物承载力(按国家)

    在国际贸易(部分国家)中,中国的生物承载力主要输出至周边国家,如韩国和日本,而输入自森林资源丰富的较远国家,例如,加拿大、印尼和巴西。生物承载力为正时,表示净进口即净输入;为负时,表示净出口即净输出;中国跨国净进口的生物承载力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本图所列入国家之外的其他多个国家。

    图7.3: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大宗货物贸易携带流转的生物承载力(按选定国家所属的大洲) 从洲际看,中国的生物承载力主要输出至亚洲和大洋洲,而输入自北美洲与拉丁美洲,在欧洲的输入输出基本平衡。本图仅统计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间的大宗货物交易,且未包含碳足迹。


图7.4: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大宗货物进口贸易携入的生物承载力(2004)


    图7.5: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大宗货物出口贸易携出的生物承载力(2004)


    图7.6: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大宗货物进出口贸易净携转的生物承载力(2004)

全球发展挑战

    生态负债国是指一国的总体消耗大于其自身生态系统的供应能力。生态债权国拥有生态盈余,本国居民的生态足迹低于本国的人均可用生物承载力。生态债权国的生物承载力盈余可以不开发,也可以开发之后出口到别的国家。尽管是盈余,但是如果不合理管理生态系统,生物承载力仍可能被过度利用。

图8.1(a): 1961 年 图8.1(b):1982 年 图8.1(c):2003 年

    随着全球生态超载的持续和扩大,生态负债国和生态债权国都会认识到生态资产越来越重要。在全球面临更大的生态超载情况下,减少一国的生态足迹因而变成了国家改善其顺应力,增强国家安全,和发挥比较优势的方式。

    事实上, 随着生态赤字的增长,欧洲环境署认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地缘政治划分可能将会由现在按经济划分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变成按资源划分为生态负债国和生态债权国。仅有生态盈余,尚不能创造人类福祉。例如,有些国家内部冲突不断,人均生态足迹较低,如阿富汗或索马里,尽管是生态债权国,然由于国内动荡,因而阻碍了人们获取生物承载力来满足基本需求。生态盈余是必需的,但是对于人类的福祉显得不足。

    图8.1 生态负债国和生态债权国1961, 1982,2003 年 生态负债国用红色标示,生态债权国用绿色标示。1961 年,147 个国家中仅有26 个是生态负债国, 但是到2003 年,90 个国家出现了生态赤字。

    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所有人用自然的方式生活)的发展,可以通过生态足迹(人类对自然需求的指标)、和人类发展指数(HDI,基本的人类发展指标)相结合来共同检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每年发布一次人类发展报告。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发展,应允许所有人用自然的方式过充实的生活,而且还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检验,即生态足迹——表示人类对自然需求的指标,人类发展指数——基本的人类发展指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认为一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超过0.8 就是高人文发展水平。人均生态足迹低于1.8 全球公顷全球——全球人均可用生物承载力,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活方式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复制。可持续发展要求世界在平均水平上满足这个要求,右下角的蓝色区所示。就地区而言,在2003 年,亚太和非洲需求低于人均1.8 全球公顷,而欧洲和北美的人类发展指数高于0.8。世界上任何地区和全世界总体都不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在国家水平上,根据其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接近可持续发展。在过去的40 年里,中国的人文发展指数快速增加,相应人均生态足迹中度增加。中国现在正处于选择的交叉点上:他们做出的经济优先选择是不是在促使高发展的同时而没有导致高的生态足迹?这种发展会使中国在全球生态超载的情形下更加强大。而寻找这一道路需要认真计划和管理。中国的未来和世界生态系统取决于中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做出的决策。

    图8.2: 人类发展和生态足迹,2003国家按地区进行分组,中国始于1961,在图中用红点表示。尽管逐步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一项明确的政策目标,目前仅有一个国家满足高人文发展和低生态足迹的双重标准。过去四十年里,中国人文发展指数显著增加,而生态足迹没有同样显著的增加。

国家简介

    世界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国家,包括亚太区,经济快速增长,贫困减少,生活质量改善。然<

相关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