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成炬 守望相助——疫情之下,全国生态环保人驰援武汉共筑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发布时间: 2020-04-09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晓星 鄢祖海 通讯员迟沁

  滚滚长江水,巍巍黄鹤楼。

  这里是决胜抗疫的主战场。

  4月8日零时起,武汉解除离汉通道管控。英雄之城武汉在英勇挺立两个多月后,重回烟火人间。

  在这个春天,无数生态环保人坚守武汉抗疫一线,为这场战“疫”的最后胜利默默奉献。

  武汉环保人——这群向死而生、勇毅逆行的“战士们”,注定会被历史铭记!

  武汉环保人也将永远铭记那些曾和他们一起同舟共济、无私无畏付出的生态环保同仁们;将永远铭记这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风范和患难与共的兄弟情义。

  鼎力相助环保一家亲

  “沧海自浅情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在接收到四川省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和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捐赠物资后,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梁胜文感叹着,“我在环保战线工作了20多年,每次遇到困难,全国的生态环保人都互帮互助,真的亲如一家。”

  这一切都源于一份求助函。2月初,在防疫战最吃劲的关头,为解决防护服等紧缺物资的供应问题,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急切地向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生态环境局发出一份《关于恳请提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卫生防护物资的函》,真诚地希望兄弟局能伸出援手,一起共渡难关。

  求助函就这样从荆楚大地飞向了全国各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短短一天时间,就收到了13个城市生态环境局的积极反馈。

  “1月21日一大早,我收到了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胜龄的问候。”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阎忠宁说,沈阳市生态环境局是第一批主动关心武汉市抗疫的兄弟单位。收到求助函后,该局迅速将筹集的物资发往武汉。

  “2月23日,天气特别晴朗。”回忆起当天的经历,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后勤保障的谭鹏说,心里很暖和:整整4个大箱子,上面写着“华夏皆兄弟,辽鄂一家亲”,共有医用一次性口罩3000支、头套5000个、一次性手套5000副、一次性鞋套5000个。

  “我也是湖北人,我主动让领导把任务交给了我,一起加油啊!”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辐固处工作人员简少红在厂家蹲守了3天筹集到了2000个口罩后激动地说。

  因为当时全国疫情都很严重,每个城市的口罩调配数量均受到严格控制,需要按人头、按天数统一调配。宁波、厦门等多个城市生态环境局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三级调研员史秀亚给出的回复是:“我们这边是600个人每天配额200个口罩,不过你们放心,我们全局上下都愿意为了武汉节省出来!”

  “为了武汉!”这几乎是每个兄弟局电话里、微信里反复提到的几个字。

  1个贴着“青岛为武汉加油”的黄色巨大纸箱来了。打开包裹时,负责接收物资的潘玲泪目了,整整一箱2000个“五颜六色”的口罩,不同的大小,不同的规格,不同的种类。这是朴实、硬核的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全体同仁用最短的时间从各自的家中为武汉凑齐的,过程的艰难,情感的浓郁,不言而喻。

  “额的神啊,抢到了!”浓郁的西安方言略带疲惫却无比喜悦地从电话中传来,这是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抢到270件防护服后的电话。那时的西安根本没有开工生产防护服的厂家,只能“四处化缘”。不日,印着“全国环保是一家,西安与你共命运!”字样的防护服顺利送到了医废处置一线工作人员的手中,浓情化为铠甲,携手战胜病毒。

  危急时刻,全国各地的生态环保铁军向武汉伸以援手,尽己所能,以小流之力,汇江海之势,各地环保人无私奉献的暖流从四面八方涌向武汉。

  防护服5000余件、各类口罩4万余个、手套25000双、帽子9000个……众人拾柴、涓滴汇海的中国精神化作源源不断的抗疫物资抵达武汉。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加油!”“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除了物资,一句句暖心的鼓励、美好的祝福也让生态环保人心贴得更近了。

  大爱无疆倾力助战“疫”

  疫情面前,人心温暖,时间宝贵,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

  要提高医疗废物转运能力、实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医疗废物转运车是最急需的物资。——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给送来了。

  “22台医疗废物转运车顺利提到了。”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张继兴奋地跟领导报告。他说的这批医疗废物转运车就是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随州市定制的用于支援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的物资之一。

  从发起筹款到第一批医疗废物转运车交付投入使用,仅仅用了5天时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还陆续募集到7600个医疗废物周转桶(箱)以及各类防护物资送到了武汉医疗废物处置一线。他们的公益之心、大爱之举让抗击疫情的力量更加坚实。

  要实现武汉市医疗废物的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置百分之百全落实,最缺的就是专业的设备和专业人员。——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的团队来了。

  这支由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牵头,集结了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安徽广通汽车有限公司和南京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人员组成的先锋队从南京、合肥和长沙出发,携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装备冒雪抵达武汉。36天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形成每天340桶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为实现武汉市医疗废物的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置百分之百全落实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最缺的还有转运人员。一支来支援武汉的志愿者突击队来了。——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志愿者突击队在50多天的时间里,负责清运一线医疗废物1822车次、共881.04吨,守护着防疫战的最后一道屏障。

  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理与消杀工作同样缺人。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有一支由15名专业运营人员组成的医疗废物处置团队,他们来自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5名“战士”在火神山的40多天里,筑牢了抗击疫情的环境安全底线。

  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理能力逼近红线。紧急时刻,危难之时,启迪环境闻“急”而动,紧急调配移动式医疗废物应急处理系统,千里驰援武汉,主要负责武汉市协和江南医院医疗废物处理工作。

  ……

  平凡,亦不凡;无名,亦英雄。就这样,一群群平凡人的逆行,一个个普通人的逆行,化解了武汉医疗废物处置告急的危机,助力武汉实现了“日产日清”。

  星火成炬,汇聚磅礴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面对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他们是好样的。

  中油优艺环保驰援武汉的领队王宁开玩笑地说:“每个志愿者抱着医疗废物桶的时候,跟抱一个炸弹没有区别。”

  “当时医疗资源很紧张,一天只有一套防护服,我们如果要吃饭上厕所,只有把防护服脱下来消毒再穿上,中午有时候医院有盒饭,我们找个稍微远点的地方,蹲在马路边上吃,吃完再换上。”王宁说,初到武汉时正值疫情高发期,大家都是一套防护服穿十几个小时,浑身湿透。

  火神山医院医疗废物处置运营团队负责人杨俊回忆道:“参与运营的这40天里,印象最深刻的是2月22日那天,也就是医疗废物处置量最大的一天。当天的医疗废物达到了274桶。我们每个人每次取两桶医疗废物,从库房运输到焚烧炉,往返100多次,相当于负重徒步10公里。工作结束后,大家累到没有力气说话。”

  他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想给家里人报个平安时,发现已经是深夜……

  有的人妻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10岁的孩子也正在医院隔离。在妻子、孩子最需要的时候,他只能在微信上给妻子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等你们好了,我给你买条金项链……

  为别人点燃一盏灯,也会温暖自己的心灵。

  在医院里,他们那种勇气和敬业精神,收获了无数陌生人含泪鞠躬致谢,还有满满的敬意;

  行驶在路上,无数武汉市民自发地停下脚步,向他们伸出大拇指,在目光的交汇中传递着温暖和信心。

  在这场战“疫”中,千千万万个平凡的生态环保人,书写了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千千万万双手传递的爱,汇聚起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磅礴力量。

 

2020年04月09日作者: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