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区将工业遗存与产业一起更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百年工业区焕发绿色生机
发布时间: 2018-12-14

  

  杨浦区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这里见证了上海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

  随着上海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原先“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低端产业逐渐成为中心城区发展的“绊脚石”,对此,杨浦区选择了转型升级之路,以期实现凤凰涅槃。

  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两翼齐飞?在一次次探索中,杨浦区决定全面升级土地能效:搬迁低端产能,腾笼换鸟,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更新工业遗存,让城市文明得到保护和延续;同时,确保生态用地,以绿色低碳的理念制定城市规划,让“绿色生态”贯穿区域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

  百年巨变

  “工业锈带”的华丽转身

  “现在一提到杨浦滨江,大家就喜笑颜开。”在杨浦区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居民终于盼来了家门口的滨江亲水平台。

  中午时分的杨浦滨江地带,人头攒动,阳光洒在黄浦江面,泛起粼粼波光。错落有致的绿植连成一片,细长的草叶随风飘荡,令人心旷神怡。走在滨江栈道,最吸引眼球的是滨江步道沿岸独具特色的老厂房,经过改造的老房子换上了新颜,再次生机勃勃。

  面对眼前的江景,谁能想象,这里曾是著名的杨浦老工业区。 中国最早的机器造纸厂、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第一家城市煤气厂等近代工业都诞生在这里。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时间内,杨树浦工业每年所创造的利税占全市的1/6,占全国的1/36。中国近代工业上海约占其中的70%,而杨浦约占上海企业比重的1/3。

  “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据杨浦区发改委副主任蒋勤介绍,20世纪90年代后,上海实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杨浦区重点推进锻造、纺织、化工、出版印刷、船舶制造等“两高一低”行业企业的调整,全面推动实施关停搬迁,为新兴产业发展留出空间,同时也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夯实了基础。

  蒋勤说:“老工业城区转型是世界性难题,杨浦区用了十多年时间进行探索。”2000年,杨浦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两个依托”(依托高校、依托国有大中型企业)来实现城区转型发展。200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决策。自此,杨浦区走出了一条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这条创新道路始终贯彻绿色生态主线,把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作为抓手。

  留改并进

  贯彻绿色生态发展主线

  “杨浦区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突出以人为本、绿色低碳的理念。” 杨浦区规土局副局长朱晓君说,规划整合湿地、公园、广场、滨水空间等要素,打造一体化、多层次的公共空间网络。同时,规划以特色风貌资源为基础,结合历史风貌保护及开发滨江,形成“浦江左岸、大器城区,焕新活彩、魅力杨浦”的城市文化风貌特征。

  转型过程中,杨树浦发电厂、怡和纱厂、上海国棉十七厂等大大小小的“两高一低”企业都已关停搬迁。“杨浦区将工业遗存与产业一起更新。”蒋勤说,这些老建筑都承载着历史记忆,杨浦区在保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微更新,让它们重获新生。

  据统计,仅杨浦滨江南段,规划保护的历史建筑总计24处,共66幢,总建筑面积达26.2万平方米。针对老工业区转型后大量老厂房资源闲置的特点,杨浦区集中打造了“长阳创谷”“互联宝地”“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等一批“老工业转型+新经济集聚”的老厂房改造项目,形成了独特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走进位于杨树浦路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一排排锯齿形的红砖厂房改造而成的奥特莱斯精品仓映入眼帘,由旧水塔和职工用房改建的红砖房博物馆充满了历史气息。

  据介绍,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曾是拥有8000多名职工的上海国棉十七厂。在原汁原味保留老厂房工业文明的基础上,这个13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重获新生,如今成为远东地区规模最大、集商旅文于一体的时尚创意园区之一。

  除了百年工业,杨浦区还具有百年大学、百年市政的深厚历史底蕴,辖区内坐落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十余所高等院校,被誉为“上海学府中央区”。

  杨浦区利用区域内高校云集的优势,打破围墙,让知识和技术溢出校园,服务于区域发展。杨浦区始终坚持大学校区、公共社区、科技园区“三区联动”和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围绕 “三区一基地”(国家创新型城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更高品质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目标,提出了“三新三转”(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结构转型、以城市更新带动城市建设转型、自我革新促进社会治理转型)的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涅槃重生

  迈向生态创新之城

  杨浦区环保局局长赵阳表示,淘汰污染企业和优化产业结构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今年上半年,杨浦区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达到77.9%,PM2.5日均浓度控制在44微克/立方米以内,区域降尘量为4.6吨/平方公里·月,区域内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1.8%。2011年-2017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9.69%,超额提前完成规划目标任务,经济发展趋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推动着经济发展。经过十年发展建设,杨浦区从老工业城区,转变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蒋勤介绍,自“十二五”以来,杨浦区级财政收入增幅始终位居上海中心城区前列。今年上半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1∶84.3,三产占比比“十二五”初提高7.8个百分点。

  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优质企业聚集。目前,杨浦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600家,形成“创业前—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创新服务链。一批“双创小巨人”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并已成长为各自领域的“独角兽”或“隐形冠军”,各类资本市场上市(挂牌)企业数累计达98家。(见习记者徐璐 记者蔡新华)

  

  2018年12月14日09:09 来源:中国环境报